圣若瑟修院

圣若瑟修院及教堂,又称小三巴寺,由耶稣会士建于清雍正六年 (1728年)。圣若瑟修院圣堂于清乾隆十一年 (1746年)兴建,规模仅次于耶稣会士兴建的圣保禄教堂(现大三巴牌坊前身)因此本地人又称它为“三巴仔”。圣堂1953年再被修茸,以巴洛克风格著称。1871年后,由于澳门总督府派遣政府教师到修院任教,修院便变成一所市立中学 : 利宵中学前身。1893年利宵中学建校后,始改为一座专研神学的修院,为在澳门以至中国的传教事业作出贡献。该修院自创办以来,培训了数百名天主教的神职人员,为在澳门以至内地继续开展传教事务作出了贡献。

澳门世遗

澳门历史城区位于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半岛中部至西南部一段狭长的地形内,通过相邻的广场和街道把澳门历史建筑连为一体,同时也包括半岛东部的东望洋山上的东望洋炮台。澳门历史城区见证了澳门四百多年来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历史。正因为中西文化共融的缘故,城区当中的大部分建筑都具有鲜明的中西合璧特色。2005年7月15日,在南非举行的第二十九届世遗大会,澳门历史城区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V)(VI)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作为知名澳门社会活动家,吴在权先生一直致力于推动澳门这座城市的发展。吴在权先生醉心于书法,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早在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之时,吴在权先生就希望能够将我国文化瑰宝——书法与澳门文化融合,进一步增强澳门在世界的影响力。故吴在权先生委托隆兴澳1915,特推出个人私藏茶「澳门世遗」,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讲好澳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