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堂大楼(葡文:Santa Casa da Misericórdia),现有建筑修建于18世纪中叶,19世纪末根据新古典的表现方式加建现有立面之拱廊部分。仁慈堂为砖石建筑,建筑整体除花岗石柱基外,均粉刷以白色。建筑物正立面上层为大楼之外廊,下层为宽2米的公众通道。立面墙身是建在10个方形的花岗岩柱基上,柱基间则以砖券相连。在柱基上均设有壁柱一对作装饰,这种券柱式建筑手法在立面上重复使用,令大楼立面具有一种镂空的效果。慈堂昔日为澳门老居民提供了生活上的帮助,对於当时以庙会文化为主的老居民来说,仁慈堂又称为支粮庙。
澳门历史城区位于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半岛中部至西南部一段狭长的地形内,通过相邻的广场和街道把澳门历史建筑连为一体,同时也包括半岛东部的东望洋山上的东望洋炮台。澳门历史城区见证了澳门四百多年来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历史。正因为中西文化共融的缘故,城区当中的大部分建筑都具有鲜明的中西合璧特色。2005年7月15日,在南非举行的第二十九届世遗大会,澳门历史城区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V)(VI)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作为知名澳门社会活动家,吴在权先生一直致力于推动澳门这座城市的发展。吴在权先生醉心于书法,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早在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之时,吴在权先生就希望能够将我国文化瑰宝——书法与澳门文化融合,进一步增强澳门在世界的影响力。故吴在权先生委托隆兴澳1915,特推出个人私藏茶「澳门世遗」,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讲好澳门故事。